英國脫離歐盟,可能是目前為止對全球化最重大的打擊,使數十年來擁抱貨物、服務和人員自由移動的原則受到嚴峻考驗。
英國脫歐運動之所以成功,一大推手是薪資停滯和大蕭條以來貧富不均引發的民怨。
這結果對近年來飽受危機摧殘的全球經濟有如雪上加霜,也可能讓鼓吹筑起貿易壁壘的人士更無所忌憚,例如歐陸的反歐盟份子以及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的競選陣營。
多年來世人對全球化的信心日益衰減,期間穿插著資源國家主義份子的崛起,例如已故委內瑞拉前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以及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和歐債危機期間,政府出手拯救銀行,激起人民對紓困肥貓的不滿,如今這股民怨在英國人投票選擇脫歐時升到最高潮。
布魯金斯研究所學者萊特(Thomas Wright)認為,英國脫歐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自二戰后建立迄今所遭受的最大打擊。他說:「這種秩序以前也遭遇過威脅,但如今連秩序的奠定者之一也轉身落跑,跟隨國族主義的蠱惑之音起舞,實在是嚴重的打擊。」
在這種氛圍下,推動貿易自由開放的努力將面臨另一大考驗。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日本及其他十個亞太國家簽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如今在美國國會卡關,命運未卜。準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川普已表明反對這項協議。
印度央行總裁拉姜(Raghuram Rajan)24日發表聲明,呼吁各國采取行動,避免陷入保護主義和風險規避的惡性循環。
拉姜2005年擔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時,準確預測到全球金融危機即將爆發。
拉姜表示,英國脫歐傳達出一個重要的訊息:世界各國政府必須努力爭取民意上和政治上的支持,以維持一個自由開放的世界。他強調,決策者務必確保「不關閉貿易之門,不關閉移民之門,不關閉資本流動之門」。
民調和賭盤都未能料中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這凸顯未來的事件會更難預測,或許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也是如此。高舉反移民和豎立貿易障礙大旗的川普,目前民調暫時落后。
上一篇:當前第一篇
下一篇:敲敲腳尖5分鐘,正骨盆防失眠